3e5cbab4317ce5d7d4dfab154b1bb6f9NVIDIA 甫推出 GeForce GTX 960,用以接替主流效能產品 GTX 760,片面規格卻罕見地反而不如前代產品。不過 GTX 960 終究是植基於新一代的 Maxwell 架構,效能不只確實有所提升,並且具有更出色的電力效率比。而本土三大廠首波產品設計各具特色,相互比較之餘也加入 GTX 760,一同測試驗證 GTX 960 進化有多少。

Maxwell 新功能加持,隔代升級最有感

首先再次簡單介紹,NVIDIA 以 Maxwell 核心為基礎,新推出的主流效能繪圖顯示晶片 GeForce 960,幾項重點變革。功能性面向包含 VXGI(Voxel Global Illumination,立體像素全域照明技術)、MFAA(Multi-Frame Sampled AA,多幀取樣反鋸齒)、DSR(Dynamic Super Resolution,動態超解析),以及 VR Direct 等。

而另一個比較前瞻性的進化,是 GTX 960 支援 H.265/HEVC 格式影片編、解碼,相較於 GTX 980/970 只支援編碼,此舉為使用者預留了未來 4K 超高畫質影片觀賞娛樂的應用彈性。此外,官方順道提及 G-Sync 1440p/144MHz,今年將有採用 IPS 廣視角面板的顯示器推出。這能改善以往 TN 面板機種,有限視角難免產生的對比、色偏等缺陷,為使用者帶來更理想的遊戲效果。

DSR 非獨占功能,MFAA 才是唯一支援

雖然 NVIDIA 對 DSR 著墨不少,不過早在 GTX 960 正式發布前,去年 10 月份所推出 344.48 版驅動程式,即將 Kepler 和 Fermi 架構產品納入支援。使用這些產品在驅動程式控制台,也能看到「DSR - 因素」選項,意味這並非 Maxwell 獨占功能,或許只是執行效率會比較好而已。

Maxwell 架構產品當前肯定獨占的功能是 MFAA,官方指出這難以透過驅動程式下放給舊世代產品,該說這讓人感到欣慰?MFAA 和 MSAA(Multi Sampling AA,多重採樣反鋸齒),都是透過增加採樣點的途徑來提升反鋸齒效果,官方宣稱 MFAA 效率可較 MSAA 提升約 30% 之多。不過其罩門是支援的遊戲數量少,這成為官方今年努力的目標,期望能讓更多遊戲納入支援。


▲ GeForce GTX 960 設定介面:DSR - 因素、多圖框取樣 AA(MFAA)皆有。


▲ GeForce GTX 760 設定介面:因新版驅動程式納入支援,所以也有 DSR - 因素 設定項目。

領先支援 HEVC 解碼,但軟硬體環境尚未成熟

前面提及,當前屬於前瞻性支援的 H.265/HEVC 格式影片解碼,所謂前瞻是因為軟、硬體環境尚未成熟,而且欠缺採用該格式壓制的合法版權影片。雖然老早就有號稱 4K 的 BDMV 藍光影音光碟問世,但這普遍是以 4K 母帶轉壓成 1080p 解析度,而且並非採用新一代壓縮標準,本質上只是畫質稍有進步的標準 BDMV 產品。

但無論如何,市售 6000~8000 元價格區間的顯示卡,雖然廣義上被認定為主流效能遊戲產品,但使用者也不乏有影片觀賞需求,故 NVIDIA 選擇讓 GTX 960 率先支援 H.265/HEVC 格式影片解碼加速。再加上本身具備 HDMI 2.0、DisplayPort 1.2,這 2 種原生支援 4K 解析度的輸出介面,此舉讓 GTX 960 在新世代格式影片普遍前,即便升級替換下來也能找到新用處。


▲ DXVA Checker 偵測顯示:GeForce GTX 960 支援 2 種 HEVC 組態,且解析度可達 4K。


▲ DXVA Checker 偵測顯示:GeForce GTX 760 只有局部對應支援 HEVC。

雖然當前軟硬體整合欠佳又缺乏內容,我們還是稍微嘗試一下 GTX 960 所謂的支援度,看是否能夠試驗出什麼結果來。實際以 DivX 播放器軟體,搭配 DivX 官方釋出的 HEVC 格式測試影片,來觀察硬體加速開、關之間的差異。

結果如下圖所示,筆者猜測現在軟、硬體互不支援,故無法順利試驗出 GTX 960 的解碼加速效果。當然了,現在談論這還太早,只能靜待 NVIDIA 與軟體廠商通力合作,以增加相容的播放軟體數量。此外,也得等待合法的正式影片內容出現,這樣才能更為全面性的客觀進行試驗。

DivX Player 開啟硬體加速
 
▲ 左圖 GTX 960、右圖 GTX 760。

DivX Player 硬體加速關閉
  
▲ 左圖 GTX 960、右圖 GTX 760。

各家自製卡傾巢而出,設計概念與特色不一

GTX 960 於 1 月 22 號解禁,並於隔日正式上架開賣,當前已經能買到各大廠首波產品。這次 NVIDIA 並未提供公板,而是選定由 MSI 產品來當媒體測試樣品,至於 Asus、GIGABYTE 等廠商則是自行送測。不過我們所取得的 MSI 產品,是直接來自該公司,並非 NVIDIA 公發的樣品卡。接下來將依序逐一介紹,最後除了這 3 款產品的效能數據外,也將和 GTX 760 比一比效能。


▲ 左起 Asus、MSI、GIGABYTE 三大廠首波送測的 GTX 960 產品。

Asus STRIX-GTX960-DC2OC-2GD5

 

Asus STRIX-GTX960-DC2OC-2GD5
▲ Asus STRIX-GTX960-DC2OC-2GD5。

 

Strix GTX 960 梟鷹是這 3 款產品之中體積最小者,包含散熱器最突出部位約 21.6cm,但電路板本體是相當於 Mini-ITX 定義的 17.2cm 左右。除了體積較小之外,其輔助電源輸入僅有 1 組 PCIe 6-Pin,意味各式大大小小機殼幾乎都能夠裝配。

 

所配置記憶體為 Samsung 製品,由 4 顆型號 K4G41325FC-HC28 顆粒構成 2GB 容量,電路板正反面各布建 2 顆。其預設時脈為核心 1228MHz、記憶體 1800MHz,安裝 GPU Tweak 軟體除了能自由超頻設定,亦可載入核心 1253MHz、記憶體 1810MHz 的超頻組態使用,此時 Boost 時脈會提升到 1317MHz。

 

其電源迴路為核心 4 相 + 記憶體 1 相規劃,標榜採用 Super Alloy Power 超合金用件設計,包含低噪音電感、標榜 90000 小時耐用度電容器、臨界電壓值提升 30% 的電晶體等。至於散熱器為 DirectCU II 搭 0dB 風扇冰霜酷銅散熱設計,配置 2 顆約 7.5cm 大小的風扇,並加裝背板藉以宣稱能協助散熱與提升防護效果。

 

除了超頻用的 GPU Tweak 軟體,Asus 另外提供客製化版本 XSplit Gamecaster 串流工具,內含 1 年份 XSplit Premium 授權。該軟體可以在玩遊戲時同步錄下畫面,甚至即時透過網際網路分享,是當前相當常見的即時串流軟體之一。

 


▲ GPU-Z 偵測顯示資訊:就官方說明來看,預設運作組態稱為 Gaming 模式,時脈設定是 1228MHz、Boost 1291MHz,記憶體時脈設定在 1800MHz。

 


▲ 加裝 GPU Tweak 軟體,方可套用入下方 PROFILE 列提供的超頻模式。

 

Asus STRIX-GTX960-DC2OC-2GD5
▲ 官方規格標示長度為 215.2mm,配置風扇多少受到限制,只用到 7.5cm 左右的產品。

 


▲ 電路板背面加裝了強化背板,宣稱作用為協助散熱、強化防護。

 


▲ 輸出介面採標準設計,由上而下、由左至右,分別為 DVI-I Dual Link、DisplayPort 1.2、HDMI 2.0,以及另外 2 組 DisplayPort 1.2。

 


▲ 輔助電源為標準 PCIe 6-Pin 配置,一旁還有 2 顆紅、白色 LED 燈,用以顯示電源線材連接與否。

 


▲ DirectCU II 散熱器由 4 根熱導管搭配大型散熱鰭片構成,也會與電源迴路散熱片接觸到。

 


▲ 電源為核心 4 相 + 記憶體 1 相迴路設計,該位置並加裝了塊散熱片協助散熱。

 


▲ 電路板背面能找到 2 顆記憶體,以及和供電相關的部分料件。

 

廠商資訊:

 

華碩電腦 http://www.asus.com/tw

 

參考市場價格:新台幣 7,990 元

GIGABYTE GV-N960G1 GAMING-2GD

GIGABYTE GV-N960G1 GAMING-2GD
▲ 技嘉 GV-N960G1 GAMING-2GD。

技嘉首波產品相當多,所收到這款 GV-N960G1 GAMING-2GD 塊頭最大,配備 WINDFORCE 3X 散熱器有著 3 顆風扇。當下能買到的產品,還有裝配 WINDFORCE 2X 風扇的 GV-N960WF2OC-2GD,以及電路板較短的 GV-N960IXOC-2GD。簡單而言,除了時脈、電路布局差異外,最顯著區隔就是風扇數量與電路板長度不同。

我們收到的這款 GV-N960G1 GAMING-2GD 屬於 G1 Gainmg 系列,配備重量級散熱器的原因之一,是官方強調了超頻性能。不過技嘉已經幫使用者設定好,其時脈設定分別為預設 1241MHz、Boost 1304MHz,而記憶體部分為 1753MHz。如果覺得原廠太客氣了,那麼可以加裝 OC GURU II 軟體,自行嘗試調整出期望的超頻時脈組態。

由於裝配 WINDFORCE 3X 散熱器,使其長度達到約 29.8cm,這還比約 26.9cm 的 GeForce 970 公板卡長一些,選購前得留意機殼是否有足夠空間。散熱片本體共有 4 根熱導管,而散熱鰭片分為左右兩部,其中一部分還與電源迴路接觸,至於背部也加裝了強化背板。雖然風扇數量多達 3 顆,但每顆尺寸約為 7.5cm,官方宣稱整體散熱力可達 300W 等級。

另外隨之變大的還有電源布局,該卡採用 2 組 PCI 6-pin 輸入設計,用以供應核心乃至於風扇等電力需求。因為其電源迴路是採用核心 6 相 + 記憶體 1 相設計,標榜供電量從 NVIDIA 標準 120W 拉高到 160W,能夠避免因為供電量侷促而限制住超頻空間。至於記憶體用料各家都一樣,當前都是選用 Samsung 產品,而且同為型號 K4G41325FC-HC28 這顆粒。


▲ GPU-Z 偵測顯示資訊:受測品預設時脈即為超頻組態,核心 1241MHz、Boost 1304MHz、記憶體 1753MHz。


▲ OC GURU II 超頻軟體設定介面一覽。

GIGABYTE GV-N960G1 GAMING-2GD
▲ 本體長度約為 29.8cm,用以容納 3 顆約 7.5cm 尺寸風扇。


▲ 背面免不了加速強化背板,用以保護電路板背面料件,並且強化整體剛性。


▲ 技嘉小改輸出介面配置,除了額外加入 1 組 DVI-D Dual Link,也調整了下列 DisplayPort 1.2 與 HDMI 2.0 連接埠位置排序。


▲ 雖然 GeForce 960 電源需求不高,這張卡仍得動用 2 組 PCIe 6-Pin 來供電。


▲ 散熱器本體除了和顯示晶片相接,也會與電源迴路、電路板正面 2 顆記憶體顆粒接觸。


▲ 主電源迴路多達 6 相,在對角的記憶體電源迴路則是 1 相設計。


▲ 預設線路布局,在電路板背面配置 2 顆記憶體顆粒,或許未來會推出 3GB 之類版本吧。

廠商資訊:

技嘉科技 http://www.gigabyte.tw

參考市場價格:新台幣 8,290 元

MSI GTX 960 GAMING 2G

MSI GTX 960 GAMING 2G
▲ 微星 GTX 960 GAMING 2G。

微星首波產品共有 4 款,但已上市的除了這款 GTX 960 GAMING 2G,另一為本質上雷同的 100M 紀念版,這 2 款已經能在零售通路購買到。兩者差異在於散熱片處理,受測品為紅黑配色,100M 是微星顯示卡累計出貨 1 億張紀念版,看來只是將色調改為綠黑配置,核心設定並無不同。

GTX 960 GAMING 2G 標榜採用新一代 TwinFrozr V 散熱處理,其整體長度約為 27cm,同樣是比 GeForce 970 公板略長些微。雖然也只配置 2 顆風扇,但尺寸接近 9.4cm,而且強調可獨立控制轉速。官方宣稱所配備新一代 Torx 風扇技術,其 Dispersion 風扇葉採用特殊弧度和寬幅設計,較以往刀鋒扇產品提升約 19% 進風量,在相同轉速下噪音量能降低 5% 左右。

此外所採用 SuperSU 散熱架構,是混合 2 種不同尺寸規格,S 型與 U 型格導熱管組合而成,官方宣稱散熱效果最高可提升約 40%。Gaming 系列並非追求極致超頻設定,微星因而採取中等的設計規模,電源迴路只採以核心 4 相 + 記憶體 1 相構成,不過其輔助電源輸入為 PCIe 8-Pin 配置。

其標準預設組態為 Gaming 模式,時脈 1190MHz、Boost 1253,使用可自行加裝 Gaming App,套用原廠設定好的 OC 超頻與 Silent 靜音模式,其時脈分別是 1216MHz、Boost 1279MHz 與 1127MHz、Boost 1178。所採用記憶體與配置和前面介紹 2 款產品一致,來源同樣是 Samsung 的 K4G41325FC-HC28,於電路板正反面各配置 2 顆,時脈設定為 1753MHz。


▲ GPU-Z 偵測顯示資訊:受測樣品韌體預設組態為 OC 模式,正式出貨版本預設組態會是 Gaming 模式,時脈為 1190MHz、Boost 1253MHz。


▲ Gaming App 可用於調整時脈、龍魂 LED 燈號等項目,如果沒有手動超頻的打算,是無需另外安裝 Afterburner 軟體。

MSI GTX 960 GAMING 2G
▲ 約 27cm 長度讓安裝彈性有些限制,不過配備 9.5cm 大尺寸風扇是令人欣慰的一點。


▲ 電路板背面不像前面介紹 2 款產品,加裝強化背板並一併宣稱其效用。


▲ 影像輸出介面為標準配置,如圖示包含 DVI-I Dual Link、DisplayPort 1.2 共 3 組,以及 HDMI 2.0 等共計 5 組。


▲ 輔助電源為 PCIe 8-Pin 配置,介於前述華碩與技嘉產品之間。


▲ 散熱模組由不同尺寸的 S 與 U 型熱導管,結合散熱鰭片構成,但並未與記憶體顆粒等元件接觸。


▲ 電源迴路為核心 4 相 + 記憶體 1 項配置,該處有加上獨立散熱片協助散熱。


▲ 背面電路布局有著 2 顆記憶體顆粒,從空閒位置來看也是有容量提升的彈性。

廠商資訊:

微星科技 http://tw.msi.com

參考市場價格:新台幣 7,690 元

效能進步有感,也許只是沒爆炸性提升

看完前面簡介,可發現三大廠如以往,首波送交媒體測試的產品,都是以最高階款式為主。不過各產品時脈設定不一,效能比較欠缺合理的基準點,基本上只能說數據高者為佳。因為真要論何者性價比高,還得加以參考售價來看,那只會更加複雜化而已。故效能測試檢驗部分,只取 MSI GTX 960 GAMING 2G 當基準點,來和 GeForce GTX 760 公板進行比較,藉以窺探 GTX 960 進化程度。

如下列數據表所示,GTX 960 看來是沒有獲得壓倒性勝利,部分項目反而還不如 GTX 760。3DMark 與 3DMark 11 戰果算是不錯,勝差至少有 14%、最多約 25%,平均來看是落在 20% 上下。首度滑鐵盧的是 Cinebench,兩種版本測試皆輸給 GTX 760 約 3.6~1.7% 不等,這差異小於 5%,勉為其難還可以說是落在正常測試誤差範圍內。

然而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 情況相仿,Ultra 測試模式 GTX 960 落後高達 10% 左右,Medium 模式則是略少的 2.6~5.3% 不等。後者同樣得以正常測試誤差帶過,但前者範例足以確定,GTX 960 設計規模大幅精簡化,確實會對效能造成一些影響。GTX 960 雖然在 Unigine Valley Benchmark 落後,Unigine Heaven Benchmark 倒是在 5% 測試誤差範圍內,些微領先超前 GTX 760。

受測品測試使用時脈組態

Asus STRIX-GTX960-DC2OC-2GD5 > OC 模式
GIGABYTE GV-N960G1 GAMING-2GD > 預設組態
MSI GTX 960 GAMING 2G > 樣品卡預設 OC 模式
NVIDIA GeForce GTX 760 公板 > 預設組態


▲ 基準效能測試。

接下來使用幾項遊戲測試軟體,進一步試探 GTX 960 與 GTX 760 之間的落差,這階段結果看來令人鬆口氣。Resident Evil 6 高與中等貼圖處理設定,GTX 960 勝差能達到 22%,這讓人看來很有感。

而 S.T.A.L.K.E.R:Call of Pripyat 方面,儘管平均畫面格數看來差異不多,Ultra 模式少則 3.1%、 多則到 10% 左右,Medium 設定則落在相近的 3.7~9.2% 範圍內。但是從最高畫面更新率來看,GTX 960 能將勝差拉到 2 位數,少則 10% 上下多則達到 20% 左右,顯示其潛在的進化並不差。

最後的 Sniper Elite V2,我們自訂了 Ultra 與 Medium 兩種貼圖品質設定,所得結果和前面的 Unigine Valley Benchmark 相仿。Ultra 模式 GTX 960 反而落後給 GTX 760,平均值 2.7% 還在正常測試誤差範圍內,但最大值可是落後高達 13.5%。而 Medium 設定則是近乎平手,其中平均值兩者一致,最大值則是 GTX 960 領先 2.6% 左右。


▲ 遊戲效能測試項目。(除了 Resident Evil 6 其餘數據單位皆為 FPS )

耗電量約減少 20W,電力效率比顯著提升

測試期間,利用 FurMark 勾選 Xtreme burn-in 選項,以軟體預設 1920x1080 模式進行稍機 15 分鐘,另外搭配變電家來試驗耗電量。測試期間所觀測到的平台耗電量,Asus 與 MSI 產品峰值落在 200W 左右,GIGABYTE 可能基於電源迴路規模與風扇數量等因素,觀測數值達到 216W 左右,和大約 223W 的 GeForce GTX 760 公板卡相去不遠。

換言之,GTX 960 可較 GTX 760 節省約 13% 耗電量,即便認定它效能提升幅度不如預期來得多,都無法否認其電力效率比著實提高許多。此外,測試期間亦搭配 GPU-Z 監測包含核心與記憶體時脈等資訊,並將數據紀錄檔案輸出成圖表,藉以觀察細部變化。

受測品時脈組態資訊

Asus STRIX-GTX960-DC2OC-2GD5
OC 模式:1317MHz、Boost 1253MHz
預設組態:1228MHz、Boost 1291MHz

GIGABYTE GV-N960G1 GAMING-2GD
預設組態:1241MHz、Boost 1304MHz

MSI GTX 960 GAMING 2G
樣品卡預設 OC 超頻模式:1216MHz、Boost 1279MHz
Gaming 模式:1190MHz、Boost 1253MHz

首先來看 Asus 產品,預設模式時脈曲線極為平穩,平均時脈約 1342MHz。OC 超頻模式雖然多有波動,但不至於大起大落,平均時脈為 1371MHz。對照官方表定時脈來看,其散熱、電源供應配置平衡性堪稱良好,因此獲得核心時脈平穩的結果。

不過其散熱器表現較為一般,測試約半分鐘核心溫度即超過 60 度,此時風扇轉速會提升至 1500RPM 左右,轉速峰值落在 1700~1900RPM 區間內。儘管運作噪音量並不吵雜擾人,但是碰到其他 2 款重裝產品,寧靜度自然是無法相提並論。


▲ Asus STRIX-GTX960-DC2OC-2GD5。(點圖可放大)
紅線:預設組態、綠線:OC 模式。

GV-N960G1 GAMING-2GD 表定超頻 Boost 時脈為 1304MHz,儘管測試數據彙整成圖表,其時脈線條出現驟降現象,但紀錄顯示是可以穩定維持在 1430MHz 附近。能穩定在表定時脈之上,並且有著良好的平穩性,顯示各方面設定也是得宜。

此外由於配備 3 風扇重裝散熱器,測試達 1 分鐘才超過 60 度,平均峰值約為 64 度,此散熱效果看似良好。不過得留意,其風扇轉速平均達 1000RPM 左右,與其他兩款產品溫度與風扇轉速相較下,風扇轉速設定策略或許還有討論空間,方能讓 WINDFORCE 3X 散熱器發揮最大效益。

▲ GIGABYTE GV-N960G1 GAMING-2GD。(點圖可放大)

GTX 960 GAMING 2G 線條震盪擺幅較為劇烈,兩種組態測試平均值皆約為 1309MHz,最低值則是落在 1290MHz 附近。此線條變動雖然看來很有戲,不過既然都有達到官方設定時脈,在基本使用狀態下,是得以忽略這轉折。

也許該說其散熱器模組夠給力,或者風扇尺寸大而占優勢,在這相同條件燒機測試過程中,它風扇轉速是最低的一款。測試約莫 1 分鐘溫度達 60 度左右,這點和技嘉產品相仿,但此時風扇尚未轉動。而風扇啟動運作平均轉速落在 610RPM 左右,平均溫度是居中的 62 度,顯示其散熱效果相當出色。


▲ MSI GTX 960 GAMING 2G。(點圖可放大)
紅線:OC 模式綠線:Gaming 模式。 


▲ GTX 760 公板卡參考資訊。

電力效率比掛帥,附加功能亦加分

綜觀 GeForce GTX 960 整體表現來說,總是認定新產品效能理應當大幅提升,甚至能有多超值就有多超值,抱持此類想法的人可能有些失望。畢竟無論 GTX 960 效能比 GTX 760 好上多少,NVIDIA 反向開出看似低一檔的規格,這讓許多人感到不甚滿意,無法理解官方用意究竟為何。

就現實而言,GTX 960 相較於 GTX 760,效能確實有一定幅度提升,重點是連耗電量也降低 20W 或以上。NVIDIA 基於 Maxwell 架構優勢,能以此規格達成效能進化目的,並且大舉提升電力效率比,這何嘗不是一種進化的意義與成功。

電力效率比提升的好處,除了直接省下些許電費外,還包含無須採購較高瓦數電源供應器,也不用以重裝散熱處理機殼來伺候,這些都和口袋裡的小朋友息息相關。因此筆者認同官方所設定的銷售族群,GTX 760 使用者可以繼續撐,而 GTX 660 或更舊世代產品使用者,升級至 GTX 960 將會很有感。

測試平台:

  • 處理器:Intel Core i7-4770K
  • 主機板:MSI Z97 MPOWER MAX
  • 記憶體:Crucial DDR3-1600 4GB x 2
  • 系統碟: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
  • 電源供應器:FSP PT-550M
  • 作業系統:Windows 8.1 Pro 64bit
  • 驅動程式:v347.25 WHQL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此文摘自    電腦王

 

arrow
arrow

    大當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